喜歡草本保健品?小心「天然」背後的陷阱:重金屬超標危機!

喜歡草本保健品?小心「天然」背後的陷阱:重金屬超標危機!

隨著社會高齡化與健康意識的提升,保健食品已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在追求「天然」與「草本」的同時,您是否想過這些看似純淨的產品,其實可能潛藏著重金屬超標的風險?

為什麼「天然」草本會有重金屬超標的疑慮?

草本保健品中的重金屬污染,主要來自以下幾個層面:

1. 環境汙染是主要元兇:植物從土壤、水源吸收重金屬

重金屬是環境中無所不在的化學物質,草本植物的原料多來自農田栽種或野外採集,它們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潛在的環境污染源。這些污染源可能包括:

  • 農業肥料與農藥: 過度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,會使重金屬殘留在土壤中,並被植物吸收。
  • 工業與人類活動: 城市工業化與其他人類活動造成的污染,會使重金屬直接或間接流入水源,並透過食物鏈進入植物體內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文獻指出,市售草本保健食品中,確實存在鉛和砷濃度超出許可範圍的案例。

2. 產地與生長環境的影響:不同地區的土壤和空氣品質差異大

重金屬污染大多源於原料端,而非人為加工過程,植物的不同部位累積污染物的風險也不同,例如人參、川芎等根部植物,因直接接觸土壤,往往累積較高濃度的重金屬。

若原料來自工業區附近或未經篩選的野生植物,其重金屬含量超標的風險會更高。

此外,不只是植物性來源,動物性來源的保健品(如深海魚油、鯊魚軟骨、內臟萃取)也因環境累積效應,潛藏鉛、汞、砷等重金屬污染風險,特別是骨骼和器官是重金屬容易累積的區域。

3. 不當加工與製程:濃縮有害物質,或人為添加

天然原料在進行乾燥、萃取、濃縮等加工處理時,不只是有效成分會被保留,重金屬等有害物質也可能一併被濃縮,導致產品中污染物濃度提高。

更甚者,有些不肖業者可能有意摻入重金屬作為增色劑或宣稱「功效強化」,例如鉛能使產品顏色更深,看起來更「濃縮」。

保健品重金屬 超標 怎麼辦

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?

重金屬進入人體後會被吸收並累積在體內,通常以慢性中毒為主。

長期攝取過量重金屬,可能對人類器官與功能帶來損害,嚴重甚至引發漸進式疾病、基因突變或癌症。
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已將砷、鎘、鉛、汞列為四種需要特別關注的重金屬。

鉛(Pb):神經系統與腎臟的隱形殺手

鉛會對神經、腎臟、血液及生殖系統造成傷害。

長期暴露於鉛可能導致神經系統功能下降、精神智能障礙、貧血、腎臟功能受損等。

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幼童對鉛的吸收率高於成人,若攝取鉛濃度超標食品,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,包括鉛腦症與心智能力降低。

國際癌症研究總署(IARC)已將鉛化合物列為人體可能致癌物。

鎘(Cd):損害腎臟、骨骼並增加癌症風險

鎘的毒性會直接損害腎臟及骨頭,並被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質

長期鎘中毒會增加攝護腺癌、肺癌、乳癌、胰臟癌等多種癌症風險,同時也提高心血管疾病、中風等風險。

汞(Hg):中樞神經與腎臟的永久性傷害

汞超標會影響人體的神經、消化、免疫系統運作,可能對大腦、腎臟等器官帶來永久性的傷害。

特別是鮪魚、旗魚等大型深海魚類容易含有「甲基汞」,頻繁且大量攝取可能導致體內汞含量超標。

砷(As):皮膚病變與癌症的元兇

砷廣泛存在於地殼中,其化合物具有劇毒。慢性砷暴露常見皮膚色素沉著、角質化等病變,還可能導致神經病變、貧血。

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已證實無機砷對人類具有致癌性,會提高皮膚癌、肺癌、淋巴癌、膀胱癌及肝血管瘤的風險。台灣過去曾發生因飲用高含砷地下水而罹患「烏腳病」的案例,就是最直接的證明。

保健品SGS檢驗

如何挑選安全無虞的草本保健品?

面對琳瑯滿目的保健食品,選擇具備檢驗證明與資訊透明的產品是確保安全的首要原則。

1. 選擇「有檢驗報告」的產品:確保重金屬、農藥皆合格

我國衛生主管機關自 2018 年起,已要求業者定期對原料或成品進行檢驗,包含重金屬、農藥殘留等項目。在選購時,務必留意產品是否已通過完整檢驗。

建議您優先選擇具備以下條件的產品:

  • 通過第三方檢驗單位認證: 例如 SGS 等公正實驗室所出具的重金屬、農藥與微生物安全檢驗報告,具備高度信賴基礎。
  • 標示完整檢驗數據: 產品應提供明確的檢驗內容與結果,包括鉛、砷、鎘、汞等重金屬的含量數值,協助消費者安心選購。
  • 原料來源與批號可追溯: 具備產地來源、批號標示與供應鏈透明化,代表品牌對品質負責並可追蹤產品來源。

2. 認明法規標準:了解台灣的重金屬限量規範

台灣衛福部針對保健食品與中草藥產品訂有明確的重金屬限量標準。

  • 保健食品(依《健康食品衛生標準》):
    • 鉛(Pb):≤ 2.0 ppm
    • 砷(As):≤ 3.0 ppm
    • 鎘(Cd):≤ 1.0 ppm
    • 汞(Hg):不得檢出
  • 中草藥原料(依《中藥材含重金屬基準草案》):
    • 總重金屬(以鉛計):≤ 20 ppm
    • 砷(As):≤ 2 ppm

衛福部已於 2024 年 7 月 1 日起實施新版「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」,針對特定嬰幼兒食品、禽畜內臟類產品加嚴重金屬限量,並新增堅果、油籽類食品的鎘限量標準,顯示政府對食品安全的重視。

3. 選擇「信譽良好」的品牌:品質把關更嚴格

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,尤其是那些對品質願意負責且能提供可追溯系統的品牌,更能保障產品安全。

資本額較大的食品業者自 2018 年起已需建立食品安全監測計畫並定期檢驗。

若產品來源無法追溯或缺乏第三方檢驗,其安全性將更令人擔憂。

4. 留意產品的「產地來源」:了解原料生長環境是否潔淨

如前所述,重金屬污染多來自原料生長的環境。

因此,了解產品原料的產地來源,以及該地區的土壤和空氣品質是否潔淨,對於評估產品的安全性也十分重要。

如何挑選保健品

總結:守護健康,從聰明選擇開始

在追求天然健康的道路上,我們不能忽視潛在的風險。無論是天然植物還是動物來源的保健品,都可能因環境污染或製程不當而累積重金屬。

唯有選擇經過第三方檢驗、提供透明資訊、並擁有批次可追溯系統的產品,才能在追求健康的同時,也守護自己的安心。

記住,花時間了解產品的來源與品質,是保護自己健康最有效的方式。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