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不好怎麼辦?避免5大傷肝飲食與生活習慣,改善肝功能必看!

肝不好怎麼辦?

知名藝人沈玉琳因猛爆性肝炎住院,醫師呼籲肝功能不好的人更應該避免特定行為,本文整理最簡單的方式,從飲食地雷開始避開,平常的健康指數也要多注意,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,並且透過自我保養,才能讓身體有更好的防禦力。

為什麼肝功能下降,更需要避免特定行為?

肝臟是人體最龐大、也最沉默的器官,肩負著代謝、解毒、消化與免疫等關鍵任務。

然而,它最大的特點是「沒有痛覺神經」,這使得肝臟受損初期難以被察覺,通常等到疲倦、黃疸等症狀浮現,才發現為時已晚。

當肝功能下降時,肝臟處理毒素、藥物和食物的效率會大幅降低,導致損傷難以修復,甚至持續惡化。因此,與其盲目服用保健品,不如從源頭做起——徹底避免所有會傷害肝臟的行為。

肝不好應避開的 5 大飲食地雷

1. 高油脂食物

為什麼要避免?

因為過多的油脂攝取會直接增加肝臟的代謝負擔,使多餘的脂肪堆積在肝臟細胞中,形成脂肪肝,脂肪肝若不加以控制,可能進一步演變成肝炎,甚至肝硬化。

  • 避開: 油炸食品(炸雞、薯條)、高脂肉類(肥肉、培根、香腸)。
  • 建議: 選擇清蒸、水煮或涼拌等烹調方式,並多攝取不飽和脂肪酸,如橄欖油、酪梨與堅果。

2. 高糖分加工食品

為什麼要避免?

因為過量的糖分,特別是手搖飲和甜點中的果糖,會直接在肝臟中轉化為脂肪,增加三酸甘油酯和脂肪肝的風險,加工食品中的多種添加物也需要肝臟費力代謝。

  • 避開: 含糖飲料、甜點、餅乾、蛋糕等。
  • 建議: 以水果取代甜食,或選擇無糖茶飲。

3. 高鹽與醃漬品:

為什麼要避免?

因為過多的鈉攝取會影響體內水分平衡,導致水腫,對於肝硬化患者,更可能加劇腹水問題。

此外,許多醃漬食品若保存不當,可能含有黃麴毒素,這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,會直接攻擊肝臟。

  • 避開: 醬菜、罐頭、香腸、火腿等。
  • 建議: 減少外食,烹調時少放鹽、醬油,多使用天然辛香料調味。

4. 酒精飲品:

為什麼要避免?

酒精需要透過肝臟來代謝,其代謝產物乙醛對肝細胞具有直接毒性,長期或過量飲酒是導致酒精性肝炎、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主要原因。

  • 避開: 任何形式的酒精飲品,包括啤酒、紅酒、烈酒。
  • 建議: 為了肝臟健康,請務必完全戒酒。

5. 隨意進補與不明草藥:別讓偏方反傷肝

為什麼要避免?

因為所有進補品和草藥都需要經過肝臟代謝,來路不明的產品,其成分、劑量與潛在毒性都難以掌握,許多人以為「天然」就安全,但某些草藥,如薑黃、綠茶萃取物、藤黃果,在高劑量下反而可能造成藥物性肝損傷(DILI)

  • 避開: 來源不明的中草藥、聽信偏方購買的補品。
  • 建議: 任何保健品或草藥,都應先諮詢專業醫師或藥師,並選擇有完整標示、通過檢驗的產品。

肝不好應避開的 5 大生活習慣

1. 熬夜與作息不規律:肝臟的自我修復被中斷

為什麼要避免?

因為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「排毒」工廠,其排毒與修復主要在夜間進行。

長期熬夜會打亂生理時鐘,讓肝臟無法獲得足夠的休息與修復時間,導致肝功能持續下降。

  • 建議: 保持規律作息,盡量在晚上 11 點前入睡,確保 7-8 小時的充足睡眠。

2. 久坐不動、缺乏運動:脂肪更容易堆積

為什麼要避免?

因為缺乏運動會讓體內脂肪難以分解,加速脂肪在肝臟中的堆積,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與肝纖維化的風險。

  • 建議: 每天進行至少 3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等。

3. 精神壓力過大:影響肝臟情緒與功能

為什麼要避免?

因為長期處於高壓狀態,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,進而干擾肝臟的正常功能,影響免疫系統。

  • 建議: 培養健康的紓壓管道,如聽音樂、閱讀、冥想或尋求專業諮商。

4. 吸菸習慣:毒素加倍傷害肝臟

為什麼要避免?

因為香菸中的多種有毒物質,進入人體後都需要透過肝臟來解毒,大幅增加了肝臟的負擔,吸菸與肝硬化、肝癌的風險有著顯著的關聯。

  • 建議: 為了肝臟與全身健康,請盡早戒菸。

5.吃宵夜:加重肝臟負擔的惡性循環

為什麼要避免?

深夜攝取高糖高脂食物,會讓肝臟在休息時間被迫工作,導致脂肪更容易堆積,長期下來會加劇肝脂肪沉積,增加肝硬化的風險。

  • 建議: 晚餐後盡量不要再進食,若真的肚子餓,可選擇少量、清淡的食物,如一杯溫牛奶。

破除護肝迷思:小心這些錯誤觀念正在傷肝!

誤區一:吃「天然」保健食品就一定安全?

真相:許多標榜「天然」的保健食品,如高劑量薑黃、兒茶素,若長期不當使用,仍可能產生肝毒性,歐盟已指出高劑量綠茶萃取物有潛在肝毒性。

誤區二:藥品沒依醫囑服用沒關係?

真相: 許多常見藥物,如止痛藥、抗生素等,都需要肝臟代謝,若未遵從醫囑用藥或與葡萄柚等特定食物一同服用,可能抑制肝臟酵素,影響藥物代謝,導致肝損傷。

誤區三:只有肥胖的人才會有脂肪肝?

真相:錯誤的飲食習慣(如高糖、高脂飲食)、缺乏運動或長期飲酒,即使是體型偏瘦的人,也可能罹患脂肪肝。

誤區四:肝指數正常就代表肝臟很健康?

真相: 肝臟有極強的代償能力。在肝臟損傷的早期,肝指數(GOT、GPT)可能依然正常。唯有透過定期健康檢查,才能真正掌握肝臟的真實狀況。

保護肝臟,從改變生活開始

肝臟問題從來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,而是長期不良習慣累積的結果,想守護肝臟健康,最好的方式就是從現在開始,落實以下幾個簡單的習慣:

  • 均衡飲食
  • 規律作息
  • 適度運動
  • 戒菸戒酒
  • 避免濫用藥物與保健品

當身體出現不明警訊,或健康檢查發現肝指數異常時,請務必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,切勿自行服藥或相信坊間偏方,以免讓沉默的肝臟承受更大的傷害。

延伸閱讀

1.保健食品可以一起吃嗎?與護肝保健品該如何搭配?

2.五大護肝成分推薦!薑黃、穀胱甘肽到台灣限定牛樟芝怎麼選?

返回頂端